语言逻辑与命题意义的深度剖析
语法规则对命题意义的决定作用
在语言运用中,我们常常会思考如何有意义地使用词汇。有人会问:“我怎样才能始终有意义地使用词汇呢?每次都查阅语法书吗?”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有表达的意图时,这种意图会阻止我们说出无意义的话。例如,我们会谈论“分割苹果”,因为我们能对其进行思考、想象和产生需求;但对于“分割红色”,我们往往难以做到这些。
不过,“分割红色”这样的表达并非绝对无意义。我们可以赋予“我分割红色”这句话不同的含义,比如将其转变为一个算术命题、感叹句、经验命题或未被证明的数学命题等。这说明我们有多种选择来赋予其意义,而这种选择的限制较难界定,它受到各种实用性以及这些创造与某些原始命题形式的形式相似性的影响,并且这些边界是灵活的。
当我们说“你不能分割红色”时,其实是在提醒自己,在这个句子从形式上看似所属的语言游戏中,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而对于像“is has good”这样的词汇组合,我们则会认为它毫无意义,因为它不隶属于任何我们熟悉的有意义的语言游戏。就像在国际象棋中,规定两个棋子不能放在同一个格子里,或者一个棋子不能放在两个格子之间,这些规则为游戏划定了边界。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也类似,它决定了哪些词汇组合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地球旅行的投影示例来进一步理解。在地球两个半球的投影中,一条超出投影边界的线在这个表示中是无意义的,因为关于它并没有达成任何约定。这就如同语言中,超出语法规则边界的词汇组合往往是无意义的。视觉空间和视网膜的关系也类似,将一个球体正交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就像地球的两个半球在地图集里的表示方式,平面上超出两个球形投影范围的部分,有人可能会认为它对应着球体上某种可能的延伸,但实际上它只是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