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传统”和王家卫-《分析模式》漫谈13

DDD领域驱动设计批评文集

做强化自测题获得“软件方法建模师”称号

《软件方法》各章合集


“Analysis Patterns”的Preface(前言)有这么一句:

many data modelers have had a long tradition of using conceptual (or logical) models. 

2004(机械工业出版社)中译本的译文为: 

图片

这个翻译是正确的。

2020(人民邮电出版社)中译本的译文为: 

图片

“有传统”变成了“传统开发方式”,这样一改,味道就变掉了。

“有悠久的传统”,是褒义,但改成“传统开发方式”,已经暗含贬义了,特别是在热衷于搞“创新”的圈子里。原文并没有这个意思,否则这本《分析模式》也不用写了。

我们把“概念模型”改成更引人注目的“函数式编程”,再体会一下:

原文:我们团队有使用函数式编程的悠久传统。

修改:在传统开发方式中,我们团队长期使用函数式编程。

对哦,这都2240年了,应该改用刚推出的革命性创新“领域业务用户需求8A架构风暴持续创新驱动设计敏捷编程”了!

**********

以下是扩展:

从2019年开始,我写了很多关于领域驱动设计伪创新的文章,起源就是某位著名的领域驱动设计专家在文章里写:

*我充分借鉴了事件风暴这种新方法,却又未完全抛弃UML这种方法。

*若有可能,我还希望再加上一个ICONIX方法,虽然它已经垂垂老矣

关于针对以上文字的具体评点(UML是语言,ICONIX是过程,不是“方法”),可以去看“DDD领域驱动设计批评”专栏的文章。

我这里只说一点:

“创新”圈子喜欢说“老方法”、“传统方法”,这背后暗示:

知识就像食品,在出厂时被印上一个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就该下架了,换上我这批“革命性创新”。

就像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里面金城武说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图片

知识确实会被淘汰,会过期,但原因是有更好的知识来取代它。

并不是说,知识面世后,上面就盖了一个戳,保质期多长时间,到那个时间就过期。

而且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会被淘汰。从古代到现在的很多知识,已经有更好的知识来取代的,被淘汰了,暂时没有更好的,依然继承下来了,我们今天依然在用——当然,将来应该也会被更好的知识淘汰。

UML等等当然也会被淘汰,但原因应该是有更好的知识,而不是“已经出厂多少年了,该淘汰了”。

“创新”圈子的这些“创新”,谈不上什么“更好的知识”,更多的是倒退。

我在《[答疑]潘老师,你的气度有点小了!》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图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