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情绪传染螺旋模型:原理、模拟与应用展望
情绪传染螺旋评估
在对情绪传染螺旋进行建模时,有一些动态属性是基础。这里假设关于情绪表达性、开放性和渠道强度的信念最初给定,且在改变之前保持不变。以一个场景为例,在某个初始时刻观察成员的情绪水平,然后预测后续时间点的情绪水平。
首先,对观察到的表达情绪的作用进行了形式化。假设智能体连接着面部读取设备,该设备的软件能从面部图像中检测情绪表达。表达情绪 $EV$ 由情绪水平 $V$ 和面部表达情绪的表达性 $E$ 共同决定,在模型中表达情绪水平被形式化为 $V*E$。由于表达性 $E$ 是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所以表达情绪水平 $EV$ 总是小于等于实际情绪水平 $E$,这排除了虚假表达情绪的情况。并且在后续的 $ADR2$ 中假设表达性因子 $E$ 不为零,基于此,从表达情绪水平 $EV$ 可通过公式 $V = EV/E$ 确定实际情绪水平 $V$。
以下是几个相关规则:
- ADR1:观察小组成员的表达情绪水平
如果智能体观察到表达情绪水平,那么环境智能体将相信这一事实。
observes(agent, has_expressed_emotion_level_at(A, V, T))
→→ belief(agent, has_expressed_emotion_level_at(A, V, T))
- ADR2:从表达情绪水平的信念生成情绪水平信念
如果智能体相信某个小组成员表达的情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