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混合现实体验创作:技术与实践探索
1. 艺术领域的混合现实应用实例
1.1 无标记魔法书
《幽灵之书》借助计算机视觉和增强现实技术,为诗歌书籍的插图赋予动画效果。由于无需标记,它能实现真实与虚拟元素的无缝融合,营造出所需氛围。可视化通过计算机屏幕完成,避免使用头戴式显示器,且相机藏于台灯中,增强观众的沉浸感。这一作品是艺术家与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合作的成果。
1.2 博物馆中的混合现实展示
混合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日益增多,使公众能以新方式探索艺术品,如在作品上叠加信息,或创建可触摸和操作的混合现实复制品。例如,艺术家Joachim Rotteveel与他人合作的“3D 浮雕画”展览。浮雕画是古老的装饰技术,该展览利用医学和工业领域的 3D 可视化与重建技术,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AT)生成详细的 3D 模型,作为 3D 打印的基础。展览通过视频投影展示实际的 CAT 扫描,虚拟渲染让观众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还展示 3D 打印机的工作过程,打印的复制品将与百件原始浮雕画一同展出。
1.3 跨界:互动影院
艺术家善于探索和运用新媒介,近期互动技术在电影体验中的应用不断增加。如 BIBAP 项目中,舞蹈电影会根据观众在网络摄像头前的位置和发出的声音而改变。预计互动影院和混合现实将很快融合,开辟全新的应用领域。
2. 相关创作工具
2.1 AMIRE
AMIRE 是早期研究混合现实环境创作的项目,提出了有价值的设计周期和模式。但开发的工具包主要针对基于标记的增强现实,且未得到积极维护。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7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