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系统设计与对话建模解析
1. 智能对话系统概述
智能对话系统的发展旨在实现更自然、灵活的人机交互。早期,Negroponte(1970)主张为设计师 - 机器交互设计丰富的交互语言,以消除建筑师与计算机之间的障碍,使计算机辅助设计具备机器智能,实现合作式、自然的交互。设计师可以用自己的习惯语言表达问题和目标,设计机器则以相同语言回应设计的限制和可能性。
近期,Sadek(1999)指出系统的智能是提供良好界面和服务便利性的关键。他支持理性对话代理,即基于理性代理及其推理的形式化建模来设计实用系统。通过灵活的框架,将理性、通信和合作纳入系统功能需求,支持对心理态度和交际行为的推理,从而实现自然交互的机器智能。
然而,创建成熟的对话代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Jokinen(2000)认为对话系统应被视为学习系统,而非静态的服务提供者模型。其智能依赖于可用的交互模式以及系统在推理中运用的事实和对话知识。为了使对话系统具备适当的知识,仅将世界知识显式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是不够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需要在系统中加入推理、动态推理和更新程序,使系统能够运用知识,学习并适应新环境和交互模式。为实现智能交互,还需研究代理如何充分利用对话可能性,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交互策略、新旧信息识别以及通过不同模态呈现信息。
2. 交互式系统设计模型
系统设计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系统应该做什么,这涉及系统功能设计,包括交互模型设计;二是系统应如何实现其功能,这涉及架构和处理问题。下面将针对第二个问题,结合不同类型的代理对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管理的影响进行讨论。
2.1 反应式交互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人机交互可以通过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