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解释器与库构建:提升程序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1. 命令解释器概述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每次运行程序时都需按相同顺序输入相同信息,之前介绍的用户交互技术足以应对。然而,许多程序需要更高的灵活性。在不实现图形用户界面的前提下,编写命令解释器是实现更高灵活性的一种方法。命令解释器会不断等待用户输入命令,然后执行该命令。
2. 使用命令解释器示例:LogExplorer 程序
为了说明相关原理,我们编写了一个名为 LogExplorer 的程序,用于处理 Web 服务器日志,筛选出符合用户设定条件的记录。用户界面允许用户进行以下操作:
- 指定要在客户端主机名字段中查找的字符串。
- 指定服务文件的最小大小。
- 指定是否显示每个匹配的记录。
- 指定是否显示匹配记录的数量。
- 显示帮助信息。
- 使用当前设置处理指定的文件。
该程序的结构便于添加新功能。程序运行时,命令提示符为 > ,命令所需信息在同一行输入,命令通常较为简洁。
3. 命令解释器的实现
3.1 基本伪代码
命令解释器的基本伪代码如下:
while (未收到退出命令)
{
获取命令
执行命令
}
我们通过提示用户输入命令并从控制台读取来获取命令,执行命令通常使用级联 if 语句,且常放在单独的方法中。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