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生物与仿生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研究

生物与仿生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研究

1. 确定区域间皮质信息结构

在认知任务的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区域间结构的统计显著变化。对于给定的认知任务,当实验条件改变时,在群体层面上,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所有受试者在给定区域对的区域间测量值 $T_{k,v}(R_a → R_b)$ 和 $I_v(R_a; R_b)$ 的总体情况。
- 统计检验方法 :如果有两个实验条件,我们使用 t 检验,原假设是两个总体没有差异。如果实验条件是一个数量(如任务难度水平),我们针对零相关的原假设,检验每个受试者的区域间测量值与任务难度的相关得分总体。通过转移熵(TE)测量,这些测试可以确定给定区域对的定向信息传递随实验条件的变化;通过互信息(MI)测量,测试可以确定区域间的共同信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

2. 应用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实验数据

我们将上述确定区域间结构的方法应用于视觉运动跟踪任务的脑成像数据,并研究任务难度改变时该结构的变化。
- 视觉跟踪任务与血氧水平依赖(BOLD)数据采集 :该实验的认知任务是让八名受试者用右手食指跟踪电脑屏幕上沿圆形移动的视觉目标。任务需要整合来自视觉输入、运动规划以及视觉和运动控制区域的信息。跟踪任务的难度分为四个不同级别,每个级别以 16.8 秒为一个块,每个难度级别采样 20 个块。在认知任务期间,对每个受试者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EPI 数据采集,采样间隔为 2.8 秒,每个受试者每个难度级别有 140 个时间观测值。fMRI 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为 $3mm^3$,数据经过预处理并提取了任务期间活跃的 11 个区域的数据,具体区

【博士论文复现】【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稳定性分析”的Simulink仿真实现资源,重点复现博士论文中的阻抗建模扫频法验证过程,涵盖锁相环和电流环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构建详细的逆变器模型,采用小信号扰动方法进行频域扫描,获取系统输出阻抗特性,并结合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分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深入理解光伏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的动态行为失稳机理。;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熟悉Simulink仿真环境,从事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或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②学习基于扫频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流程;③复现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支撑科研项目或学位论文工作;④为实际工程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相关理论教材原始论文,逐步运行并调试提供的Simulink模型,重点关注锁相环电流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网强度等条件观察系统稳定性变化,深化对阻抗分析法的理解应用能力。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