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的艺术与创造力探索
1. 设计风格与AI模拟
在设计领域,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建立了一种极具辨识度的美学风格,这一风格如今已成为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的内部“风格”。即便哈迪德本人已经离世,事务所的设计师们仍需在这种美学约束下进行创作。与此同时,AI能够基于ZHA以往的设计数据集,生成类似ZHA风格的新设计。这就如同克林格曼(Klingemann)及其“作品”被投入世界,按照所受“训练”的方式进行“绘画”。
2. 重新思考创造力
长期以来,主流传统是以最终产品来评判创造力,这主要基于玛格丽特·博登(Margaret Boden)的观点。博登将创造力分为心理创造力(P - 创造力)和历史创造力(H - 创造力)。P - 创造力指对创造者个人而言新颖的事物,而H - 创造力则是指在历史上首次被创造出来的事物。
博登进一步将创造力分为三种类型:
| 创造力类型 | 定义 | 示例 |
| ---- | ---- | ---- |
| 组合式创造力 | 产生熟悉想法的陌生组合,通过建立间接关联的想法之间的联系来实现 | 拼贴画 |
| 探索式创造力 | 基于文化上被接受的思维风格或“概念空间”,由一组生成规则定义 | 绘画、建筑、音乐等艺术创作 |
| 变革式创造力 | 通过改变或放弃其定义维度之一来改变空间或风格 | 科学领域的范式转变 |
然而,博登所列出的这三种创造力类型更像是创造性策略,而非创造力本身。例如,建筑师汤姆·梅恩(Thom Mayne)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他所谓的“组合式设计”,这与博登的“组合式创造力”概念相似,但对梅恩来说,这只是一种设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