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欧洲济贫院:从起源到变迁

欧洲济贫院:从起源到变迁

1. 济贫院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在16和17世纪的欧洲,济贫院、教养所等收容穷人的机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福利策略,成为当时欧洲救济穷人的显著特征。这些机构的初衷是让“懒惰”的穷人(即有劳动能力但未工作的健全成年穷人)参与强制劳动,理论上旨在实现穷人的道德和经济改造。人们希望通过工作和体罚威胁,促使穷人改变行为,重新致力于自我谋生。后来,提高生产力的观点逐渐凸显,认为若管理得当,穷人可以高效工作并实现自给自足。

济贫院的起源与中世纪抑制流浪行为的规定以及为特定贫困群体设立的医院有关。中世纪医院规模不大,大多数法国医院只能容纳10到20人,且床位共享很常见。由于医院多位于农村基督教世界中的城市,其覆盖目标人群的能力存疑。到中世纪后期,欧洲已有超过10000家医院,机构类型基本确立。

流浪行为在历史上被视为个人道德松懈的结果,对公共秩序构成威胁。在英国,14世纪后期的法规要求对流浪者进行监禁,1495年改为成本较低的戴枷锁处罚,1531年又改为鞭打。

2. 十六世纪的实验:伦敦布里德韦尔和阿姆斯特丹锉木房

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使救济合理化的趋势,工作与住宿相结合的模式应运而生。宗教改革文本为劳动是解决懒惰带来的物质和道德危险的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新教和天主教都对乞讨行为表示不满,希望让有能力的穷人从事恢复性工作。

1553年,伦敦布里德韦尔被特许成立,此前伦敦试图将穷人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三个细分等级)。其中,挥霍无度的穷人,包括暴乱者、流浪者和懒惰者,需要一个大型机构为愿意工作的人提供职业,对不愿意工作的人进行强制劳动。然而,“拒绝工作”的定义存在问题,城市也意识到失业问题并非完全归咎

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MRAS)+模数最优法整定电流环和对称最优法整定速度环的无感算法(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感应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无感算法,结合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MRAS)实现转速和磁链的在线估计,省去机械传感器,提升系统可靠性。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双闭环结构,其中电流环通过模数最优法进行PI参数整定,以获得快速响应和良好稳定性;速度环则采用对称最优法进行调节器设计,增强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整个控制策略在Simulink环境中完成建模与仿真,验证了其在无位置传感器条件下仍能实现高性能调速的可行性。; 适合人群:自动化、电气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校科研人员以及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研究无速度传感器电机控制技术,特别是MRAS在转速辨识中的应用;②掌握模数最优法与对称最优法在电流环和速度环PI参数整定中的设计流程与工程实践;③通过Simulink仿真平台复现先进控制算法,服务于教学实验、科研项目或工业原型开发。;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Simulink模型同步学习,重点关注MRAS观测器的构建原理、PI参数整定的理论推导与仿真验证环节,同时可进一步拓展至参数鲁棒性分析与实际硬件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