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性检测与分离方法详解
1. 放射性标记底物在酶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酶动力学研究中使用放射性标记底物时,通常会将标记底物与“冷”(即未标记)底物混合,以达到特定的总底物浓度,同时避免使用大量放射性物质。不过,准确量化底物样品中放射性标记分子的比例十分重要,这通常用样品的比放射性来表示。比放射性的单位是每质量或摩尔浓度的样品的放射性,常见单位有 dpm/μmol 和 μCi/mg。确定底物样品的比放射性后,就能轻松将酶促反应过程中的放射性测量值转换为速度单位。
1.1 示例计算
以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将二氢乳清酸转化为乳清酸的反应为例:
- 准备了比放射性为 1000 cpm/nmol 的底物储备溶液,反应混合物中底物终浓度为 1 mM,总体积 100 μL。
- 加入酶启动反应,在 37°C 下孵育。每 10 分钟取出 10 μL 反应混合物,加入 10 μL 6 N HCl 使酶变性,终止反应。
- 将 20 μL 混合物点样到 TLC 板上,分离产物和底物。刮下产物斑点,用闪烁计数法测量放射性。
- 从 cpm 与时间的关系图中可知,斜率为 100 cpm/min。由于底物比放射性为 1000 cpm/nmol,该斜率可直接转换为产物生成速度 0.1 nmol/min。
- 每次点样到 TLC 板上的反应混合物体积为 10 μL(即 1 × 10⁻⁵ L),将速度转换为摩尔浓度单位,可得速度为 10 μM/min。
计算总结如下:
|步骤|公式|转换结果|
| ---- | ---- | ---- |
|斜率转换为产物生成速度|$\frac{斜率}{比放射性}=\frac{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