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底物酶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1. 底物浓度范围对动力学常数测定的影响
在酶动力学研究中,准确测定酶的动力学常数(如 (K_m) 和 (V_{max}))至关重要。底物浓度范围对这些常数的测定精度有着显著影响。
1.1 低底物浓度情况
当仅在低底物浓度下进行测量时,反应数据会呈现一级反应特征,即初速度 (v) 似乎是底物浓度 ([S]) 的线性函数。例如,对于表中底物浓度在 0.98 至 3.91 μM(即 < 0.33 (K_m))的数据,酶活性位点从未达到饱和,从图形上看,(V_{max}) 和 (K_m) 似乎都为无穷大。
1.2 高底物浓度情况
若仅在非常高的底物浓度下测量,速度似乎几乎与底物浓度无关。例如,考虑底物浓度高于 60 μM(即 ([S]) > 5 (K_m))的数据,虽然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大致估算 (V_{max})(但要注意,真正的 (V_{max}) 只有在底物浓度为无穷大时才能达到,因此任何在高 ([S]) 下实验测量的速度只能接近而不能完全达到 (V_{max})),但无法确定 (K_m) 值。
1.3 合适的底物浓度范围
为了准确确定酶的动力学常数,需要探索较宽的底物浓度范围。一般来说,在确定酶系统的稳态动力学常数时,最好至少覆盖能产生 (V_{max}) 的 20% - 80% 速度的底物浓度,这对应于 ([S]) 为 0.25 - 5.0 (K_m)。
由于在实验前动力学常数是未知的,通常先进行有限数据点的初始实验,覆盖尽可能宽的底物浓度范围(至少 100 倍的底物浓度范围),以获得 (K_m) 和 (V_{max})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