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结构与蛋白 - 配体结合平衡解析
酶的结构组成
酶的活性位点是催化反应的关键区域,它由一个特定的腔或口袋构成,底物分子会结合到这个口袋中,从而启动酶促反应。口袋内部排列着来自蛋白质的具有化学反应活性的基团,这些基团的空间结构与结合分子的结构存在精确的立体化学关系。
在蛋白质的结构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超二级结构,如螺旋束、β - 桶和β - α - β 环。这些结构是由二级结构元素以特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许多蛋白质还具有离散的结构域,这些结构域是由多肽链折叠形成的紧凑区域,它们通过较为灵活的链段相互连接。例如,许多细胞膜受体至少需要三个不同的结构域才能发挥作用:
1. 细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用于与细胞外的配体结合。
2. 跨膜结构域:将蛋白质锚定在细胞膜内。
3. 细胞内结构域:是蛋白质 -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位点。
同样,许多酶也由离散的结构域组成。比如,前列腺素合酶的晶体结构显示,其折叠的酶单体包含三个不同的结构域:
- β - 折叠结构域:作为与另一个酶分子二聚化的界面。
- 膜结合的α - 螺旋结构域:将酶锚定在生物膜上。
- 膜外球状结构域:包含酶的活性位点,是酶的催化单元。
亚基与四级结构
并非所有蛋白质都以单个折叠的多肽链形式发挥作用。许多情况下,蛋白质的生物活性需要两个或更多折叠的多肽链结合形成功能分子,这些多肽链被称为亚基。亚基可以是相同多肽链的多个拷贝(同源多聚体),也可以是不同的多肽链(异源多聚体)。亚基之间的结合可以通过非共价力(如氢键、盐桥和疏水相互作用)以及共价二硫键来稳定。
自然界中有许多多亚基酶的例子,如下表所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57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