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中的时间语义解析
1 知识表示案例研究
在思考自然语言中时间类别的逻辑和计算语义时,需要区分时间本体和时间关系这两个问题。时间本体确定了可以谈论的时间实体类型,如各种状态和事件;而时间关系类别则决定了可以对这些实体进行断言的关系,包括时间顺序、包含和重叠,以及各种因果、目的和认知关系。此外,还需考虑时间指称这一现象。
语言类别所反映的时间概念与常识物理学中的时钟时间以及牛顿对时间的表示仅有间接关系,更与现代物理学中深奥的时间表示无关。而且,语言所基于的时间概念并不明显,它与实际生活中的方面相互交织,特别是与物理学中明确排除的目的论概念相互混淆。
在评估像“时态逻辑”这样的逻辑和计算理论系统对语言研究的相关性时,需要谨慎。这些逻辑的本体通常较为简单,且其作者强调它们不能反映语言用法,其目的类似于算术中的皮亚诺公理,用于刻画物理时间的元数学性质,而这并非语言学家主要关注的内容。
自然语言语义的许多属性,特别是涉及语篇上下文的属性,最适合用动态过程来建模。计算机程序是程序的直接表达,因此许多逻辑框架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中汲取灵感,同时也借鉴了声明式逻辑传统。最近的许多形式主义引入了计算机科学家的副作用或数据库更新概念,以处理不断变化的指称上下文,包括时间方面的上下文。这引入了非单调性的概念,并与模态逻辑学家的可达关系相结合,在模型上定义结构,形成了所谓的动态逻辑。
2 时间本体
2.1 基本现象和描述框架
自然语言中隐含的时间本体并非纯粹的时间概念。以英语完成时为例,当用于描述像丢失手表这样的事件时,它表明该事件的某些上下文可检索的后果在讨论的时间点成立。例如,“I have los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8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