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器学习应用的原子系统体素化表示
1. 引言
原子系统对于理解和建模材料与化学系统的物理性质至关重要。像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分子动力学(MD)这样的原子模拟方法,能帮助我们阐明材料或化学系统中复杂的物理过程,并计算众多基本物理性质。然而,基于物理驱动的原子模拟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
1.1 传统原子模拟方法的局限性
- DFT方法 :高精度但计算成本高,对于涉及数百个以上原子(长度尺度大于或等于 1 - 2 纳米)和时间尺度大于或等于 100 皮秒的物理问题不实用,且随着原子数量增加,计算效率变差。
- 经验势方法 :计算速度比第一性原理方法快,可处理更大的原子系统,但准确性较低,开发困难,且缺乏可转移性。
1.2 机器学习在原子系统中的应用
机器学习(ML)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在原子系统中有两个直接应用场景:
- 材料/化合物发现 :直接根据材料的原子结构预测其所需的有效物理性质,绕过昂贵的物理模拟。
- 基于机器学习的原子间势(MLIPs) :通过预测原子系统在每个时间步的能量和原子间力来驱动 MD 模拟。
这两种应用对原子结构的表示和特征化要求不同。材料发现需要捕获原子结构的全局表示,而 MLIPs 需要捕获给定原子邻域的局部原子结构。但这些表示和特征化应基于统一、一致的原子结构数学定义。
1.3 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与解决方案
虽然已有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