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导加载程序到内核及设备树的深入解析
1. 引导加载程序向内核传递信息
当引导加载程序将控制权交给内核时,它需要传递一些基本信息,具体如下:
- 机器编号:在不支持设备树的PowerPC和Arm平台上,用于识别片上系统(SoC)的类型。
- 已检测到的硬件基本细节:至少包括物理RAM的大小和位置,以及CPU的时钟速度。
- 内核命令行:一个普通的ASCII字符串,用于控制Linux的行为,例如指定包含根文件系统的设备名称。
- 可选信息:设备树二进制文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初始RAM磁盘(即初始RAM文件系统,initramfs)的位置和大小。
信息传递方式因架构而异,且近年来有所变化。例如,PowerPC平台的引导加载程序过去只是传递一个指向板信息结构的指针,而Arm平台则传递一个指向A标签列表的指针。不过,过去传递的信息有限,大部分信息需要在运行时发现或硬编码到内核中作为平台数据。随着设备树的出现,情况得到了改善。自2013年2月Linux 3.8发布以来,Arm系统逐渐摒弃A标签,如今几乎所有Arm系统都使用设备树来收集硬件平台的详细信息,使得单个内核二进制文件可以在多种平台上运行。
2. 设备树简介
如果你使用的是Arm或PowerPC的SoC,很可能会遇到设备树。设备树是一种灵活的方式,用于定义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件,它只是静态数据,而非可执行代码。通常,设备树由引导加载程序加载并传递给内核,不过也可以将设备树与内核映像捆绑在一起,以适应无法单独加载设备树的引导加载程序。
设备树的格式源自Sun Microsystems的OpenBoot引导加载程序,后来被正式定义为Open Firmwa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