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突触规则与信息存储机制解析
1. 结构可塑性与稀疏激活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结构可塑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早期对神经联想记忆信息存储容量优化的研究发现,只有通过对稀疏活动模式之间的关联进行赫布式学习,才能实现最优的信息存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稀疏激活的要求成为了完善赫布细胞集合概念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一个由约30个相互连接的皮质模块组成的网络中,具体的计算模型就体现了稀疏激活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
2. 局部突触规则概述
局部突触规则描述了突触从突触前(轴突)末端向突触后(树突)受体传递兴奋强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突触前和突触后瞬间局部活动的函数。
2.1 突触活动状态
- 突触前活动:可以是轴突中的尖峰或非尖峰。
- 突触后活动:通常是突触后树突中的分级电位,也可能是反向传播的突触后尖峰。
通过设定一个标准(如电位阈值)来区分树突活动的“高”和“低”状态,局部突触规则可以用如下表格表示:
| 突触前(轴突)活动 | 突触后(树突)活动 | 传导性变化结果 |
| — | — | — |
| 高(尖峰) | 高 | C1 |
| 高 | 低 | C2 |
| 低(非尖峰) | 高 | C3 |
| 低 | 低 | C4 |
这四个数字C1、C2、C3、C4表示在四种不同局部活动条件下突触“传导性”的变化。正传导性表示突触是兴奋性的,负传导性表示突触是抑制性的。而且,这些变化是以相对单位表示的,例如(2, –1, 1,0)和(2c, –c, c, 0)(c为任意常数)本质上具有相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