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具身代理的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
1 引言
机器人类型多样,执行的任务繁多。除了一些基础设备外,每个机器人都由计算机控制,运行特定的控制软件。随着机器人应用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设计其控制软件的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软件工程注重软件复用,已开发的模块复用成本低且经过充分测试,比重新编写更可靠。但这主要适用于系统创建的实现阶段,在规范阶段是否存在可复用的软件模式,以及机器人系统软件和设计方法是否符合通用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软件创建有三个重要方面:理解软件设计的领域、规划系统架构和选择实现系统的编程语言。其中,领域知识和架构知识尤为重要,这都指向了详细阐述系统特定领域结构模型的必要性,甚至应创建一个元模型来指导任何机器人系统的设计。该元模型应基于机器人学概念并运用软件工程原则。由于机器人系统本质复杂,可采用 Dijkstra 的关注点分离原则进行分解。对问题进行形式化处理有益,可依靠领域内的概念,但要挑选易于转化为实现的概念。本文基于具身代理的概念展开讨论,该概念在机器人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2 历史视角
2.1 工业机器人编程方法
20 世纪 60 年代初,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出现,当时没有微处理器,工业机器人通过机电手段(如二极管矩阵和限位开关)进行编程。微处理器出现后,控制设备能力迅速提升,引入了示教编程。在线编程发展出两种方法:点到点(PTP)和连续路径(CP)。
- 点到点(PTP) :操作员将机械臂引导到所需路径上的连续点,通过示教器上的按钮记录这些点,存储后可通过插值重放。
- 连续路径(CP) :操作员引导机械手时,内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6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