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基础概念解析
一、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磁矩 $\mu$ 与轨道角动量 $L$ 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磁矩的表达式为 $\mu = e \left(\frac{v}{2\pi a_0}\right) \left(\pi a_0^2\right) = \frac{eva_0}{2}$ ,若用轨道角动量 $L = m_eva_0$ 来表示,则可写成 $\mu = -\frac{e}{2m_e}L$ 。这里考虑了角动量的矢量性质,由于电子带负电,角动量和磁矩方向相反。从该式能清晰看出磁矩和角动量有直接关系。因为角动量以 $\hbar$ 为单位进行量子化,所以在第一个玻尔轨道上,磁矩的大小即玻尔磁子 $\mu_B = \frac{e\hbar}{2m_e}$ 。
二、德布罗意波长
1923 年,路易·德布罗意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像电子这类有质量的物质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起初这个观点受到怀疑,但在一些著名科学家尤其是爱因斯坦的鼓励下,逐渐得到认可。几年后,戴维森和革末的实验以及其他实验室的实验都验证了这一想法,德布罗意也因此在 1929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布罗意给出了粒子动量和物质波“波长”的关系,现在我们称之为德布罗意波长。他先推导了光子能量和动量的关系,对于静止质量为 $m_0$ 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相对论关系为 $E = \sqrt{p^2c^2 + m_0^2c^4}$ ,对于无质量的光子,该式简化为 $E = pc$ 。再结合普朗克关系,得出光子波长和动量的关系 $p = \frac{h}{\lambda}$ ,并假设该关系也适用于物质粒子,即物质波的波长 $\lambda = \frac{h}{p}$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物质波中是什么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