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理分类与合成的数学模型探究
1. Julesz猜想
在纹理研究领域,自动区分不同纹理是一个重要目标。通常可以借助统计手段,通过合适的特征来实现纹理区分。在实际操作中,特征的选择或舍弃往往通过对相应标记的视觉检查来交互完成,这就引出了人类区分纹理能力的问题。
B. JULESZ(1975)和其他学者(1973)系统地探索了关于人类纹理感知极限的“数学”或定量猜想,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纹理复杂度超过一个惊人的低值时,纹理区分能力会突然停止。具体而言,一阶和二阶统计量不同的纹理能够被区分,而三阶或更高阶统计量不同的纹理通常难以区分。
例如,有两个纹理,一个是黑色背景上有白色“n”的大正方形,另一个是“n”旋转后的小正方形。旋转90°会使纹理的二阶统计量发生变化,这种差异很容易被察觉;而如果只是将“n”翻转,二阶统计量不变,此时区分就需要刻意努力。
2. 点过程
点过程是欧几里得平面(或更一般地,在(R^d)上)稀疏随机点模式的模型。可以想象城市在国家中的分布,或者星星在天空中的散布。点模式是可数子集(\omega \subset R^2),点过程是所有点云(\omega)空间(\Omega)上的概率分布(P)。
均匀泊松过程具有两个特性:
- 对于平面上每个可测的有界非空子集(A),(A)中的计数(N(A))具有参数为(\lambda \cdot area(A))的泊松分布。
- 对于(R^2)中不相交的子集(A)和(B),计数(N(A))和(N(B))是相互独立的。
常数(\lambda > 0)被称为强度。均匀泊松过程是各向同性的。要实现一个模式(\o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