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多普勒效应与动目标显示雷达技术解析
1. 微多普勒效应简介
当目标移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雷达回波会产生频移。然而,大多数目标并非刚体,除了整体运动外,目标的不同部分还存在振动和旋转。例如,直升机飞行时叶片旋转,人行走时手臂自然摆动。这些微观运动产生额外的多普勒频移,即微多普勒效应,可用于识别目标特征。下面将介绍微多普勒效应的两个应用场景。
2. 直升机叶片速度估计
2.1 模型设定
考虑一架有四个旋翼叶片的直升机,雷达位于原点,直升机初始位置为 (500, 0, 500) 米,速度为 (60, 0, 0) 米/秒。在模拟中,直升机用五个散射体建模:旋转中心和四个叶片尖端。叶片尖端彼此间隔 90 度,叶片以每秒 4 转的恒定速度旋转,叶片长度为 6.5 米。
radarpos = [0;0;0];
radarvel = [0;0;0];
tgtinitpos = [500;0;500];
tgtvel = [60;0;0];
tgtmotion = phased.Platform('InitialPosition',tgtinitpos,'Velocity',tgtvel);
Nblades = 4;
bladeang = (0:Nblades-1)*2*pi/Nblades;
bladelen = 6.5;
bladerate = deg2rad(4*360); % rps -> rad/sec
c = 3e8;
fc = 5e9;
helicop = phased.RadarTarget('MeanRCS',[10 .1 .1 .1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