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网络与巴彻尔排序网络的分组研究
1. 引言
在数字系统的理论研究中,通常使用三种指标来衡量制造系统的成本:网络规模、网络在汤普森二维或三维网格模型中布局的最小面积或体积。然而,这些指标在表达大规模、通信密集型系统的成本方面存在不足。
- 网络规模 :忽略了互连成本。
- 面积指标 :仅适用于小型系统,因为大型系统通常采用三维构建。
- 体积指标 :忽略了系统空间分区和子系统封装等关键工程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成本指标,即分组指标。该指标基于这样的假设:在系统封装中,封装的输入/输出能力而非内部容量是主导因素。因此,该指标旨在最小化封装数量,同时假设所有封装具有无限的内部容量和相同的有限输入/输出能力。
2. 新指标的提出
假设封装的输入/输出能力为 k,即一个封装通过 k 条线与系统的其余部分(以及外部世界)相连,每条线实现网络的一条边。这引出了网络的 k - 分组概念,即将网络划分为组件,每个组件与系统的其余部分(以及外部世界)的连接边最多为 k 条。网络 N 的 k - 分组数,记为 P(N, k),是 k - 分组中组件的最小数量。
分组指标与大规模数字系统的工程设计相关,并且相对于体积指标具有两个显著优势:
- 网络的最优分组能为设计者提供系统的顶层物理分区。
- 尽管分组数不能反映模块化问题(即希望拥有少数不同类型的子系统),但子系统在分组模型中是明确的,而在三维网格模型中则不存在。因此,可以在同一分组模型中解决组合的模块化问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2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