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菲 - 赫尔曼密钥交换协议:原理、攻击模型与安全目标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密钥协商协议作为保障通信安全的关键技术,其安全性和效率备受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迪菲 - 赫尔曼(Diffie - Hellman)相关协议,包括攻击模型、安全目标、性能考量以及几种常见的迪菲 - 赫尔曼协议。
一、密钥协商协议的攻击模型
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性没有单一的定义,评估其安全性需要考虑攻击模型和安全目标。常见的攻击模型从弱到强分为以下三种:
1. 窃听者(Eavesdropper) :攻击者观察运行密钥协商协议的两个合法方之间交换的消息,并可记录、修改、丢弃或注入消息。为抵御窃听者,密钥协商协议不能泄露所建立的共享秘密的任何信息。
2. 数据泄露(Data Leak) :攻击者从协议的一次或多次执行中获取会话密钥和所有临时秘密(如电信协议示例中的 SK),但无法获取长期秘密(如同一协议中的 K)。
3. 密钥泄露(Breach 或 Corruption) :攻击者获取一方或多方的长期密钥。一旦发生密钥泄露,协议的安全性将无法保证,因为攻击者可以在后续会话中冒充一方或双方。不过,攻击者不应能够恢复在获取密钥之前执行的会话中的秘密。
二、密钥协商协议的安全目标
一个好的密钥协商协议应满足以下几个重要的安全目标:
1. 认证(Authentication) :双方应能够相互认证对方的身份,即协议应支持相互认证。当协议能对双方进行认证时,就实现了认证密钥协商(Authentic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8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