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架构演进与未来趋势
零信任架构基础原则与挑战
在构建安全系统时,有一些关键原则值得遵循:
1. 评估用户行为、设备和服务的健康状况。
2. 使用策略对请求进行授权。
3. 处处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
4. 聚焦于所有与访问相关的方面进行监控,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
5. 不相信任何网络,包括自己的网络。
6. 为零信任选择和设计服务。
这些原则虽然合理,但在区域架构中实施起来颇具挑战。区域架构通常仅在系统边缘对用户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并且默认信任边界内的所有网络,这与零信任的理念相悖。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向零信任架构演进。
服务网格在零信任架构中的作用
2020 年发布的零信任架构相关文档,为零信任的定义和关键架构考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服务网格和 API 网关的结合,为实现零信任架构提供了出色的平台。
- 统一建模 :服务网格有助于对架构组件的表示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流量流动进行统一建模。
- 身份验证与证明 :底层技术围绕运行进程身份和证书管理建立具体模型,有助于断言和证明身份。
- 跟踪与监控 :集成主动跟踪和监控功能,可对平台的各个点进行分析,包括用户、底层服务和 Kubernetes 容器的健康状况。
- 流量认证 :所有入站流量都需要经过严格验证,如使用 OAuth2;集群内的流量可以使用 mTLS 进行强身份验证和授权。
然而,“不相信任何网络”这一原则对服务网格提出了挑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