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系统的网络安全与伦理:全面分析
1. 引言
随着在线互联性的急剧且持续上升,网络攻击显著增加,许多攻击都造成了严重且毁灭性的后果。病毒是在计算机中实现恶意目的最常见的手段,无论它是利用系统弱点,还是借助技术进步的诸多特性(2021 年相关研究表明)。用户明确表示需要更强大、更具创新性的反恶意软件。
1.1 网络安全现状与挑战
如今,数据中心和信息通信技术(ICT)产品对我们的文化、经济和发展愈发重要。然而,随着我们对软件开发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网络犯罪变得更具吸引力且更具破坏力。例如,卡巴斯基 2012 年 4 月发布的盗版研究显示,美国每年因网络攻击损失 1140 亿美元。若将企业黑客攻击的潜在原因考虑在内,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惊人的 3850 亿美元。此外,网络犯罪的实施者数量也在增加,卡巴斯基对 100 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进行的研究中,6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生活中曾受到过网络威胁。赛门铁克称,每秒有 14 名成年人遭到黑客攻击,每天的攻击尝试超过千次。
1.2 网络安全的关键要素
安全意味着要理解跨职能团队在应对网络犯罪时面临的困难,并制定维护任何技术或技术领域隐私、可靠性和可访问性的策略(即对策)。网络安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 保密性 :保护机密内容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或进程共享。
- 完整性 :避免不必要的更改或删除。
- 可用性 :指信息的传输、分析和解决能力,方便众多需要的人使用。
物联网网络安全与伦理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