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 年:快艇部队的艰难处境与特殊故事
1970 年初,快艇部队似乎比两年前北越拖网渔船受创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好地掌控了战局。“海 lords”行动(SEALORDS)将敌人从金瓯半岛的大片区域清除,迫使他们撤往森林深处的据点。交火和伏击事件减少,平民能够相对轻松地在该地区活动。海上浮动基地(Seafloat)取得了巨大成功,促成了一个此前并不存在的大型定居点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谋生的机会。
在北部三角洲,快艇与巡逻艇(PBR)和河川攻击群(RAG)部队联手,切断了柬埔寨边境沿线的物资和人员流动。第二支快艇分队从河仙的一个临时前沿基地对边境进行巡逻。
然而,北部三角洲的工作既危险又单调。白天,船员们要对河上的舢板和小帆船进行无休止的登船搜查;宵禁后,他们还要进行“夜间伏击”行动,在蚊虫肆虐的红树林中等待走私者和渗透者非法越境。
1970 年,海军面临两个并不总是兼容的目标:巩固并延续“海 lords”行动的成果,以及实施“越南化”政策。“越南化”是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的计划,旨在将战争移交给南越政府和武装部队,使美国从战争中脱身。为此,海军计划在年底前解散美国快艇部队指挥部。
很快有明显迹象表明,美国海军和越南海军对“越南化”都缺乏信心。美国海军难以找到快艇军官,将新上任的少尉培养成快艇指挥官的计划实施后很快就被放弃。海军需要更有经验的军官,但那些职业海军人员(如军校毕业生、后备军官训练队军官等)却另谋出路。快艇部队并非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领域,“越南化”更像是一个逃生出口,而非制胜策略。职业军官显然在寻找更有乐观前景的机会。
年初,新上任的军官几乎都是预备役少尉,他们决定在越南完成三年的现役任务。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对舰队生活的厌倦和单纯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