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能力系统:重塑你的内在架构》· 第二模块:【架构篇】—— 绘制你的内在生态地图 · 第6/21篇
朋友们好,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共同绘制了“内在生态系统”的全景地图。我们了解到,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内在世界,依赖于四大支柱的协同共舞:认知是光,动机是水,情感是气候,学习是园丁。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深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核心,点亮那第一束、也是最关键的一束光——认知监控(Cognitive Monitoring),也就是元认知的核心功能。
如果说整个生态系统需要阳光来照亮,那么元认知,就是你自己手持的、可以随时点亮的那盏探照灯,甚至是那个可以调节亮度的总控开关。
让我们先回到一个熟悉的日常困境里,看看在没有这盏灯的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在自身的思维迷雾中跌跌撞撞的。
一、 场景切入 | 你是否也有过“糊涂脑”时刻?
想象一下,或者你可能刚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无效的“努力思考” 你正在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报告绞尽脑汁。你对着电脑屏幕坐了整整一个小时,不断地打开网页搜索,又不断地关闭文档。你感到越来越焦虑,内心有个声音在说:“我怎么一点思路都没有?”“时间都快来不及了!” 此时,你的大脑内部一片混沌:焦虑的情绪、自我批判的念头、散乱的注意力和对截止日期的恐惧全部搅和在一起。你试图“努力思考”,却像是在一团浓雾中挥拳,无处着力,精疲力尽。
场景二:虚假的“我懂了” 你在听一场讲座或看一本书,觉得自己频频点头,“嗯,这个观点很好,我懂了”。但当你要复述给别人听,或者真正上手操作时,却发现大脑一片空白,逻辑完全接不上。你以为的“懂了”,其实只是“看着眼熟”。
这就是典型的“糊涂脑”模式。 你不是没有思考,而是你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你被困在了思维的“内容”里(Content),而无法跳出来观察思维的“过程”(Process)。

从糊涂脑到清醒脑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