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
文章平均质量分 53
luoganttcc
微信:luogantt2
展开
-
债转论第一章第十三节-已外转债务的转入拒止(货币战争)
中实现本币货币化的国家,拥有对全世界债务转出的权利,而想要实现本币大规模输出就要求该国长期对外逆差,但长期对外逆差又会带来债务转入,这两个结果是相互矛盾的。2、本章内容为了方便理解货币输出与债务输出的关系,故而简单描述已转出债务的转入拒止办法,为后续章节即“矛盾诞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作铺垫,笔者写。上述四步全部顺利完成,被针对国的输入性通胀因为出口挤兑而无法正常对外输出,那随着世界贸易的持续进行,被针对国的。带来的债务转入就会转化为债务转出,从而在现实层面实现了本币输出与逆差均能转出债务的经济学悖论。转载 2024-12-13 17:38:09 · 28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十二节-债务的和平外转(国际贸易与铸币税)
所以,通过国际贸易对内输入其他社会法币实质上是债务转入,而通过国际贸易对外输出本社会法币实质上是债务转出,只有贸易双方都采用一般等价或同一法币来完成债务结算及宣告,贸易顺差才能实现债务转出。所以,当下某一个独立社会通过强制力确立的本币货币化体系(即当下的石油美元体系),再给世界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的同时,也让该独立社会实现了向全世界转出债务的能力。狭义的外资进驻则是一种通过债务转移平台来实现的债务互转方式,该方式既有可能实现债务转入,也有可能实现债务转出,两种可能均会造成资本出走的结果,所以“转载 2024-12-13 17:28:52 · 119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十一节-法币、利息及汇率
利息是一种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增加的赋税形式,即法币所能宣告的债务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减少,故而利息的存在也会对债务流转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既有可能对债务流转效率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起到阻碍作用,政府便通过调整利率的高低来实现债务流转效率的调整。,债务扩张完成以后在组织生产过程中,生产所必须的生产力也会因为供需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交换价值,该交换价值变化既有可能使得生产者转出债务,也有可能使得生产者转入债务。的形式完成二级债务承接,当代各国发行法币的方式多种多样,“降准”也是其中一种典型模式。转载 2024-12-13 17:24:47 · 84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十节-不同社会之间的债务外转
因为自然资源本身没有价值,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才能产生价值,处于同一个社会中的所有人对于归属于该社会的全部自然资源拥有平等的利用权,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利用归属于该社会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利用权也就因此成为了一种商品,并诞生了。都会诞生债务,而债务一旦随着交换完结而固化就会发生债务转移,所以,不等价交换既会发生于同一社会之内,也会发生于不同社会之间,不同社会之间的。债务外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暴力外转,即直接通过暴力掠夺其他社会劳动价值的方式来实现本社会留存债务的归还,包括掠夺劳动力,掠夺。就是债务的和平外转。转载 2024-12-13 17:12:57 · 36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关于《债转论》的一些疑问补充
的存在,债务的固化就意味着债务的转移,和交换价值的消灭,被固化的债务必须归还,所以劳动价值就成了债务归还的唯一途径,当然债务的转移也伴随着劳动成果物质利益的享有,该劳动成果是从别人那换来的,如果债务承受人将该劳动成果再次转化为商品执行交换,那债务又会生成并转移,以上是债转论成立逻辑基础,所以笔者会在原有基础上补充解释上述逻辑,重点会补充交换价值的诞生于消灭。的关系前述也未讲清楚,笔者会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一些债务承接及。的核心是债务的生成、转移和归还,而债务的生成依赖于。的持有和给付来宣告,法币的利息与债务。转载 2024-12-13 17:09:34 · 162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九节-债务展期及国债
根据本论观点,居民所能承担的债务总额不能超过其全部有效劳动价值,而上述三种措施执行后,如果即存债务总额依然会超越全体居民可承担的债务总额,社会债务流转路径会彻底崩溃。“虚拟法币发行”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国债,即政府并没有实质预支当前居民的劳动价值,而是通过借贷关系将社会现有法币收回再发行的一种预支未来居民劳动价值模式。)来完成,而未来居民没有承接当下债务的可能性,故政府会通过创立虚拟承接的方式来实现“未来居民承接当下债务”,即“虚拟法币发行”。,即通过预支未来居民劳动价值的方式来解决当下的债务积压问题。转载 2024-12-13 17:06:17 · 92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八节-债务转移平台(股市)
赋税是政府通过向居民直接或间接强制转移债务的方式,使得全体居民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承担一部分额外债务的转移,政府再通过公共服务建设直接向全体居民提供物质利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物质利益的居民无需再为此承担债务。以上两种是政府执行债务流转路径梳理的主要方式,如果上述两种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债务流转路径梳理,政府会通过鼓励居民自行转移债务的形式疏散社会留存债务,鼓励措施主要是通过债务转移平台的建设来完成。债务置换是政府将社会留存债务通过置换的方式由部分居民转移给另一部分居民,使得社会留存债务平均分配。转载 2024-12-13 17:03:43 · 46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七节-信用扩张与债务置换
赋税是政府通过向居民直接或间接强制转移债务的方式,使得全体居民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承担一部分额外债务的转移,政府再通过公共服务建设直接向全体居民提供物质利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物质利益的居民无需再为此承担债务。以上两种是政府执行债务流转路径梳理的主要方式,如果上述两种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债务流转路径梳理,政府会通过鼓励居民自行转移债务的形式疏散社会留存债务,鼓励措施主要是通过债务转移平台的建设来完成。债务置换是政府将社会留存债务通过置换的方式由部分居民转移给另一部分居民,使得社会留存债务平均分配。原创 2024-12-13 13:36:18 · 475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六节-债务转化率与债务流动性阻滞
自然环境危害是制约上述两项基本诉求的根本阻碍,自然环境危害通常不可控且不可抗力,对于自然环境危害所带来的阻碍,我们也称其为绝对阻碍,控制绝对阻碍是人类组建社会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因,但要实现生产力的发展,通常需要生产力的集合及积极的创造精神,奖励机制便由此诞生(“私有财产保护机制”、“债务有限责任机制”)。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债务的过度转移会带来居民债务承担与物质利益分配不匹配的后果,该后果同样也会给人类的基本诉求带来一定阻碍,该阻碍我们称其为相对阻碍,控制相对阻碍是政府调节分配的根本原因。转载 2024-12-13 13:34:02 · 18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五节-债务流转路径与法币
债务流转节点均由商品的交换行为而产生,债务本身也是因为商品交换价值差异而产生,整个债务流转路径均需要由一个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来实现商品交换价值评价功能,该统一信用评价体系我们称之为一般等价物体系。债务的扩张、转移、归还的整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社会债务循环,债务循环链中的债务流转节点集合我们称之为债务流转路径,同一个社会内的债务流转路径我们称之为贸易。即所有的商品交换价值均可由一般等价物来实现直接评价,每个债务流转节点均由一般等价物来完成节点结算,整个路径结算由政府统一完成。转载 2024-12-13 13:28:04 · 23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四节-债务归还
社会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利用自然并享劳动成果受物质利益的集合,身处社会之中拥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或自然人组织我们称之为居民,居民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生产,居民通过付诸劳动获得劳动成果物质利益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消费,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居民既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被固化的债务需要通过劳动价值予以归还,生产者通过商品的转让实现债务转移,消费者通过支付信用凭证(法币)获得商品的物质利益,而消费者付诸劳动并将其转化为商品予通过交换获得债务凭证(法币)的过程就是债务归还。转载 2024-12-13 13:26:17 · 97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三节-债务转移
债务的过程,也是赋予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换价值的过程,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使用权在此过程中也会转化为商品,也会因为商品的交换价值差异而发生债务的转移,所以,不同的企业面对相同的劳动价值与自然资源使用权,所能实现的债务扩张也不相同。所以,债务即会发生正向转移,也会发生反向转移,债务的正向转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称之为营利,债务的反向转移我们称之为亏损。并组织生产,通过向消费者转让劳动成果的方式实现债务转移,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债务转移主体,消费者作为债务承接主体。企业通过向政府承接债务的方式实现。转载 2024-12-13 13:24:53 · 119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二节:债务扩张
在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下,物质利益享有人通常不直接参与该劳动成果的生产,扩债行为往往需要由专业生产单位来完成,同时又因为自然资源属于全体居民,任何人不得随意占有和利用,所以当代扩债主体就由专业生产单位转变为了自然资源的管理者,政府。比如:企业从事生产是需要资金(生产力)和自然资源投入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本金,一部分来源于债务,企业便通过贷款的形式承接了政府的债务,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均归属于政府,企业又通过自然资源购买的形式再次承接政府的债务。如此,那为了组织复杂生产预授他人而债务的过程就称之为。转载 2024-12-13 13:22:14 · 39 阅读 · 0 评论 -
债转论第一章第一节:债务
例:张三的劳动价值是1元,工资却是10元,每当张三用掉这10元便向社会输出了9元的负债,而李四、王五等人的劳动价值也是1元,但工资却是0.5元,每当李四等人用掉这0.5元,便向社会归还了0.5元的负债,如此,张三便通过社会的贸易流通将负债转移给了李四等人。同时因商品交换完成而再次转化为了劳动成果,其交换价值也会随之消灭,如另一方交换主体未将该劳动成果再次用于交换,因第一次不等价交换而产生的债务就将被固化,只能通过另一方交换主体自身的额外劳动价值去归还,另一方交换主体也因此承接了对方的债务转移。转载 2024-12-13 13:11:35 · 18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