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赋值动态逻辑中的信念合并:理论与实现
1. 合并算子的模态框架
在逻辑领域,合并算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一些合并算子的相关假设,如:
- (IC4) 如果 $\Delta_C \langle B, B’ \rangle \land B$ 是可满足的,那么 $\Delta_C \langle B, B’ \rangle \land B’$ 也是可满足的。
- (IC5) $\Delta_C(E) \land C’ \to \Delta_{C \land C’}(E)$ 是有效的。
- (IC6) 如果 $\Delta_C(E) \land C’$ 是可满足的,那么 $\Delta_{C \land C’}(E) \to \Delta_C(E)$ 是有效的。
这里的“可满足”指的是命题可满足,“有效”指的是命题有效。$\Delta_{\Sigma}$ 和 $\Delta_{Gmax}$ 操作满足所有这些假设,而最大合并算子 $\Delta_{max}$ 则不满足,但它仍被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有趣的合并算子。
我们引入的合并算子是目标语言的连接词,与布尔运算符 $\neg$ 和 $\lor$ 类似。我们用 $\triangle_{\sigma}$ 来表示这些合并算子,对于每种语义 $\sigma$,都有一个目标语言算子 $\triangle_{\sigma}$。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逻辑系统内以正式、严谨的方式证明很多事情,还能利用数学结果,如复杂度上界和定理证明方法。
1.1 语言
逻辑语言 $L_{\triangle}$ 由以下语法定义:
$\phi ::= p \mid \neg \phi \m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