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完整性约束修复计算的优化
在数据库管理中,数据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实际情况中数据库常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需要进行修复以恢复一致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从主动完整性约束(Active Integrity Constraints,AIC)计算数据库修复的过程。
1. 数据库修复背景
当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操作时,可能会导致数据与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发生冲突,此时就需要对数据库进行修复。多年来,已经有多种修复数据库的方法被提出:
- 将完整性约束视为规则 :把完整性约束看作是建议修复不一致性的可能操作的规则。
- 通过逻辑编程表达依赖关系 :在演绎数据库的环境中,使用逻辑编程来表达数据库的依赖关系。
- 使用事件 - 条件 - 动作规则 :动作由特定事件触发,并且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规则处理算法并定义了过程语义。
由于判定一个不一致的数据库是否可以修复通常是一个 Π₂ᵖ 或 co - Σ₂ᵖ 完全问题,所以不太可能存在通用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该针对特定的有趣情况开发更具体的算法。
当一个不一致的数据库可以被修复时,通常会有多个更新操作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从而产生不同的修订后一致数据库。因此,将数据库修复集限制为最适当的集合是一项重要任务。常见的限制标准包括最小更改原则(尽量少地改变数据)和惯性常识法则(只有在有理由的情况下才改变数据),但这些标准往往不足以充分缩小可能的修复集,最终通常需要人工干预来选择“最佳”修复方案。
由于修复计算本身的复杂性,将问题分解为多个较小问题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4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