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攻城狮7号:个人主页
🔥 个人专栏:《AI前沿技术要闻》
⛺️ 君子慎独!
🌈 大家好,欢迎来访我的博客!
⛳️ 此篇文章主要介绍 Java之父对AI的看法
📚 本期文章收录在《AI前沿技术要闻》,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看!
⛺️ 欢迎各位 ✔️ 点赞 👍 收藏 ⭐留言 📝!
引言
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这个名字在全球软件开发领域如雷贯耳。作为"Java之父",他不仅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编程语言,更深刻地影响了过去三十年的技术格局。然而,这位一向以务实和谦逊著称的技术巨匠,在面对当前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AI)浪潮时,却发出了异常尖锐和清醒的警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的许多AI热潮"基本上是场骗局",并对行业内的过度炒作和投机行为表达了深切忧虑。本文将结合高斯林最近一次访谈(java30周年访谈,原访谈地址:Java at 30: The Genius Behind the Code That Changed Tech - The New Stack)的观点,深入探讨他为何对AI持如此批判性的立场。
一、AI:一个被滥用的营销术语与"有毒废料桶"
高斯林对AI最核心的批判,首先指向了这个术语本身。在他看来,"AI"和"机器学习(ML)"这些标签在很多情况下被滥用,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高级统计方法"。他认为,将这些技术冠以"人工智能"之名,很容易引发人们将其与人类的推理能力进行不当类比,从而产生误导。
"我与AI和ML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它们的名字,"高斯林坦言。他进一步将AI形容为"一个营销术语,自带一整桶有毒废料"。这种强烈的措辞,凸显了他对当前AI领域充斥的浮夸宣传和潜在风险的极度不满。他认为,这种标签化的做法模糊了技术的本质,使得讨论偏离了实际应用和真实能力,反而更多地服务于市场推广和资本运作。
二、科技行业的投机者与无处不在的炒作
高斯林将矛头直指科技行业中那些助长AI泡沫的"投机者和炒作贩子"。他痛斥道:"科技行业里投机者和炒作贩子之多,简直令人发指。"他认为,许多风险投资家(VC)并非真正关心技术能否创造长期价值,而是"只关心能否成功退出",这种短视行为进一步加剧了AI领域的非理性繁荣。
他甚至预言:"绝大多数AI投资最终都将被吸入一个黑洞。"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他对技术发展周期和市场行为的深刻洞察。高斯林提醒我们,历史上不乏类似的技术泡沫,最终都以破裂告终,留下一地鸡毛。他担心,当前的AI热潮如果不能及时回归理性,剔除其中的泡沫和虚火,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三、AI编程工具:华丽演示下的真实局限
对于当下流行的生成式AI编程助手,高斯林承认它们在初上手时可能"非常酷",能带来所谓的"vibe coding session"(氛围编程体验)。然而,他紧接着指出了这些工具的致命缺陷:"一旦你的项目变得稍微复杂一点,它们几乎总是会把事情搞砸。"
高斯林认为,这些AI工具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抓取现有的代码样本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意味着它们只能复制以前见过的东西,却无法真正理解和处理那些"从未被重复过的有趣部分"。在专业的软件开发中,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新颖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这些恰恰是当前AI编程工具难以企及的。他强调,优秀的代码会被封装成库供大家使用,而AI工具在这种创造性和抽象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中,能力十分有限。
四、AI的真正价值:辅助工具,而非人类替代品
尽管对AI的炒作持批判态度,但高斯林并非全盘否定AI技术的潜力。他认为,AI在某些特定领域可以扮演有用的角色,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锤子和螺丝刀"——即人类使用的工具,而非能够自主思考并取代人类的系统。
在他看来,AI在编程领域最有价值的应用,或许是"充当那些没人愿意写的文档"。它可以作为一个智能搜索引擎,帮助开发者理解代码、解释API用法或特定功能。这种定位,与当前许多将AI鼓吹为即将取代程序员的论调,形成了鲜明对比。
五、对"低代码/无代码"趋势的历史性怀疑
高斯林对AI的怀疑,也源于他对技术发展史的了解。他指出,当前甚嚣尘上的"低代码/无代码"概念,并非新鲜事物。"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低代码、无代码。当年COBOL语言的宣传口号就是这个。"
历史经验表明,这类工具通常在特定的、狭窄的领域表现出色,一旦超出其预设的应用场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便会捉襟见肘。高斯林认为,当前的许多AI应用,也可能面临类似的困境,即在演示中看起来无所不能,但在实际的复杂工程中却难以胜任。
六、编程与人类理解的持久重要性:AI无法撼动的基石
面对AI是否会降低工程师需求的疑问,高斯林坚决地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科技高管们(如扎克伯格和马克·贝尼奥夫)声称AI将减少对工程师需求的言论,是"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的胡说八道",不过是他们向员工施压、榨取更多工作成果的策略而已。
"如果我今天有个小孩,我绝对会教他们编程,"高斯林说,"即使AI接管了一切,人们也必须理解他们的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番话强调了编程思维和对系统底层逻辑理解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依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
结论:来自Java之父的清醒现实主义之声
詹姆斯·高斯林的观点,无疑为当前狂热的AI讨论注入了一剂清醒剂。他并非否定AI技术本身(他称之为"高级统计方法")的潜力,而是猛烈抨击了围绕AI产生的巨大泡沫、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某些情况下近乎"骗局"的营销行为。
他的警告提醒我们,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必须保持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的眼光,警惕那些被过度包装和炒作的"解决方案"。对于开发者而言,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能,深刻理解系统原理,可能远比追逐转瞬即逝的技术热点更为重要。Java语言之所以能保持三十年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尊重用户,并持续提升开发效率和可靠性——这种务实的精神,或许正是当前AI领域最需要借鉴的。高斯林的"骗局"之说,更像是一声呐喊,呼吁行业回归理性,关注真正的技术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看到这里了还不给博主点一个:
⛳️ 点赞
☀️收藏
⭐️ 关注
!
💛 💙 💜 ❤️ 💚💓 💗 💕 💞 💘 💖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你们的点赞就是博主更新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