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构造实现选择密文安全的属性基加密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至关重要。属性基加密(ABE)作为一种强大的加密技术,在数据访问控制和隐私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ABE的相关概念、构造方法以及安全性,为大家揭示其背后的技术奥秘。
1. ABE的发展历程
ABE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众多研究者做出了重要贡献。Waters将相关方案扩展以处理非单调结构。Cheung和Newport提出了仅允许与门的CP - ABE方案,Goyal等人提出了仅允许先验有界大小门的CP - ABE方案。Waters提出了标准模型下第一个全表达性的CP - ABE方案,Herranz等人提出了允许阈值门的首个常量大小密文的CP - ABE方案,Attrapadung和Libert提出了首个具有常量大小密文的全表达性KP - ABE方案。直到最近,Lewko等人和Takashima与Okamoto才获得了自适应安全的ABE方案。此前的工作大多局限于处理选择性对手,且主要针对单授权机构的情况。
2. 功能加密的定义
为了统一捕获CP - ABE和KP - ABE的概念,我们先给出功能加密(FE)的统一定义和安全概念。
2.1 功能加密的语法和安全定义
- 语法 :设 $R : Σ_k × Σ_e → {0, 1}$ 是一个布尔函数,其中 $Σ_k$ 和 $Σ_e$ 分别表示“密钥属性”和“密文属性”空间。一个针对 $R$ 的功能加密(FE)方案由以下算法组成:
- Setup(λ, des) → (PK, MSK)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