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微流控与改进Bresenham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3D打印微流控实验
在微流控设备的制造中,3D打印技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两种3D打印技术,即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熔融沉积成型(FDM)在制造微通道时的表现。
实验设置中,在注射器泵和通道输入端口之间放置传感器来测量相应的压力。压力以电压值的形式获取,再通过数据表将其转换为psi值。输入端口流量的变化会导致输入端口压力的改变,同时观察微通道是否有泄漏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SLS技术使用尼龙粉末进行激光打印,直径小于1.5mm的微通道会被尼龙粉末填满,导致通道堵塞;而直径1.5mm及以上的微通道则无堵塞问题。相比之下,FDM方法制造的直径在0.25 - 0.5mm范围内的微通道没有堵塞现象。基于这些观察,后续实验选择了FDM方法。
通过向FDM方法制造的微通道中通水,研究不同流速对泄漏的影响。实验发现,流速和压力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并且在一定流速下,随着微通道直径的减小,压力呈线性增加。具体来说,直径为0.4、0.45和0.5mm的微通道没有观察到泄漏现象;直径为0.35mm的微通道在压力达到0.2psi之前无泄漏,超过该压力后,微通道主体在输入端口附近的上下两侧开始泄漏;直径为0.3mm及以下的微通道即使在最小流速下也会开始泄漏。
以下是不同直径微通道的泄漏情况总结表格:
| 微通道直径(mm) | 泄漏情况 |
| — | — |
| 0.4、0.45、0.5 | 无泄漏 |
| 0.35 | 压力大于0.2psi开始泄漏 |
| 0.3及以下 | 最小流速开始泄漏 |
实验结论指出,通过优化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