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航天器电力技术:从基础到应用
1. 航天器电力技术发展历程
1.1 早期卫星与电力需求的起源
1957 年 10 月 4 日,184 磅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 I)发射升空,它仅携带银锌原电池作为唯一电源,为两个发射机提供 1 瓦功率,三周后发射机停止工作,卫星于 1958 年 1 月重返大气层,这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开端。原电池决定了航天器的使用寿命,因为航天器在电池耗尽数周后才重返大气层。随后,先锋一号(Vanguard I)发射,它是第一颗携带太阳能电池与二次(可充电)电池的卫星,电池用于在日食期间提供电力。自那时起,人造卫星的复杂性和对电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科学奇想到现代通信、气象、观测、导航、大地测量、国防、娱乐和科学发现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1.2 卫星发射增长与电力需求提升
从早期至今,卫星发射频率显著增加,发射数量和卫星尺寸都在增长。表 1 展示了几种现代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尽管这些运载火箭能轻松将大量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但发射成本仍然很高,通常每千克送入低地球轨道需数千美元。这使得最小质量和高系统可靠性成为关键因素,尤其是对于总线系统。
| 运载火箭 | 低地球轨道(LEO)有效载荷(kg) | 地球静止轨道(GEO)有效载荷(kg)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有效载荷(kg) |
|---|---|---|---|
| Delta II - 7925 | 5,000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