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航天器电力技术:从起源到应用

航天器电力技术:从起源到应用

1. 航天器电力的起源与发展

1957 年 10 月 4 日,184 磅重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Sputnik I)发射升空,它携带银锌原电池作为唯一电源,电池仅提供 1 瓦电力供两个发射器工作,三周后发射停止,卫星于 1958 年 1 月重返大气层,这标志着太空时代的到来。原电池的使用决定了航天器的使用寿命,因为航天器在电池耗尽数周后才会重返大气层。

随后,先锋一号(Vanguard I)发射,它是第一颗携带太阳能电池与二次(可充电)电池的卫星,电池用于在卫星处于日食期间提供电力。从那时起,人造卫星的复杂性和对电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曾经的科学好奇事物如今已成为现代通信、气象、观测、导航、大地测量、国防、娱乐以及科学发现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1.1 卫星发射的增长

自早期以来,卫星发射变得越来越普遍。过去 40 年全球航天器发射数量不断增加,不仅发射数量增多,卫星尺寸也在增大。从最初的斯普特尼克一号仅有几千克,到如今的卫星大小可通过当前一些运载火箭的能力来判断,如下表所示:
| 运载火箭 | 近地轨道(LEO)有效载荷(kg) | 地球同步轨道(GEO)有效载荷(kg) |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有效载荷(kg) |
| — | — | — | — |
| Delta II - 7925 | 5,000 | 1,800 | - |
| Titan IV | 17,700 | 4,450 | - |
| Ariane 5 | 6,800 | - | - |
| Proton K | 20,100 | 2,100 | 4,615 |
| Shuttl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探讨其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结合Matlab代码与Simulink仿真实现。文章详细分析了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特别是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后带来的全驱动特性,使其在姿态与位置控制上具备更强的机动性与自由度。研究涵盖了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如PID、MPC、非线性控制等)、仿真验证及动态响应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资源便于读者复现实验并进一步优化控制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无人机控制系统开发工程师,尤其适合从事飞行器建模与先进控制算法研究的专业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平台搭建;②研究先进控制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非线性控制)在无人机系统中的应用;③支持科研论文复现、课程设计或毕业课题开发,推动无人机高机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档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逐步实现建模与控制算法,重点关注坐标系定义、力矩分配逻辑及控制闭环的设计细节,同时可通过修改参数和添加扰动来验证系统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