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带隙太阳能电池:特性、挑战与发展前景
1. 多带隙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效率
多带隙(MBG)太阳能电池在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将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组合在一起,可以更有效地捕获不同波长的太阳光,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1.1 带隙与晶格常数的关系
不同化合物半导体的能带隙随晶格常数的变化如图3.28所示,其中也标注了锗(Ge)和硅(Si)的位置。交叉阴影的水平线表示多带隙电池效率最大化的两个带隙范围。然而,对于III - V族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在单片结构中生长最佳带隙对时,很难找到现成的晶格匹配衬底。
1.2 现有多带隙电池结构
目前正在开发的是在Ge衬底上生长的非最优GaInP₂/GaAs器件。这种双结器件的生长方式使得Ge衬底中的光子收集不会对电流产生贡献,但研究人员正在尝试控制Ge中pn结的形成,以实现电压叠加,同时满足三结结构中的电流匹配条件。这样做可以比双结器件额外提高2 - 3个效率点。
1.3 效率测量与商业应用
实验室器件在一个太阳、AM0条件下的效率已超过27%,计算得出的该带隙对的效率约为28%,但偏离了中心最优值。目前市场上的双结MBG电池的AM0效率在21.5% - 22.5%之间,美国空军和NASA联合开展的制造技术(MANTECH)计划旨在将生产效率提高到24.5%以上,预计到1999年底这类器件将实现商业化。
| 电池类型 | 效率范围 |
|---|---|
| 实验室器件(一个太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