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管理与配置全解析
一、服务器生命周期关键操作
1.1 服务器替换
替换服务器通常需要更新基础设施服务,如 DNS 和监控。这些工具应能平稳处理服务器替换,不中断服务,也不丢失跨多服务器生命周期运行的服务的数据连接。
1.2 服务器删除
销毁服务器看似简单,但与创建和替换服务器一样,可能需要保留数据,并更新基础设施服务。通常,在服务器删除后保留其相关信息是很有用的,尤其是日志和指标。不过,一些监控系统在服务器从监控列表中移除后,对保留历史数据的处理效果不佳。
1.3 从故障中恢复
云基础设施并非完全可靠。一些云服务提供商(如 AWS)明确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如底层硬件需要更换),服务器实例可能会被无预警终止。即使是可用性保障较强的提供商,也可能出现影响托管系统的硬件故障。负责管理服务器实例生命周期的团队需要确保服务的持续运行。通过基础设施即代码的方式,可以提高服务的可靠性,使其比运行它们的单个系统组件更稳定。
1.4 调整服务器池大小
能够轻松地从服务器池中添加或移除服务器(如负载均衡的 Web 服务器)是可重复、一致地构建服务器的一大优势。一些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和编排工具提供了自动执行此操作的功能。可以根据需求变化(如流量增加时添加 Web 服务器,流量减少时移除)或按照预定计划(如夜间关闭服务)来调整服务器池大小。即使无法实现自动化,能够轻松添加和移除服务器容量也是很有用的,例如通过用户界面快速操作。
1.5 创建新环境
对于某些服务,IT 部门可以为不同用户或目的创建和管理多个独立的服务实例。例如,不同团队可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