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轴机器人轨迹规划之五段位置s曲线插补

本文探讨了六轴机器人轨迹规划中采用五段位置S曲线插补的原理,强调其加速度连续变化的特点,适用于高平稳性需求。内容包括加加速、加减速、匀速、减加速、减减速五段的详细说明,以及关键参数如时间、速度、斜率和位移的设定与计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原理
五段s曲线相较于三段s曲线而言加速度也是连续变化的,能适用于平稳性要求更高的场合。分为加加速、加减速、匀速、减加速、减减速这五段。
设除匀速段以为,其余四段的时间相等都为TaTa,总时间为TT,匀速段速度为 v s ,四个变速段斜率大小都为AA,整段轨迹的总位移 L 、加加速段位移L1L1、加减速段位移L2L2

Ta=vsAL1=16AT3aL2=56AT3aT=4Ta+L2L1
MATLAB中实现S形速度曲线的代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编写,关键在于定义速度曲线的形状和参数。S形曲线通常用于平滑速度变化,避免加速度突变,常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电机控制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MATLAB函数示例,用于生成S形速度曲线: ```matlab function [velocity, time] = s_curve_profile(max_accel, max_speed, max_jerk, total_time) % max_accel: 最大加速度 % max_speed: 最大速度 % max_jerk: 最大加加速度(冲量) % total_time: 总时间 % 初始化 t = 0:0.01:total_time; % 时间向量 v = zeros(size(t)); % 速度初始化 s = zeros(size(t)); % 位移初始化 % 加速度阶段 acc_time = min(max_accel / max_jerk, total_time / 2); acc = min(max_accel, max_jerk * t(1:acc_time)); dec = -acc; acc = [acc, zeros(1, length(t)-length(acc))]; dec = [zeros(1, length(acc)-length(dec)), dec]; v = [0, cumsum(acc(1:end-1)), cumsum(dec(1:end-1))]; % 速度保持阶段 vel_time = (total_time - 2*acc_time) / 2; vel = ones(1, vel_time) * max_speed; v(acc_time:acc_time+vel_time) = v(acc_time) + vel; % 速度和时间向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以满足具体要求 time = t; velocity = v; end ``` 使用此函数时,你需要传入最大加速度、最大速度、最大加加速度和总时间参数。这个函数将生成一个时间向量`t`和对应的S形速度曲线向量`v`。 请注意,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S形速度曲线的实现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可能需要考虑加速度和减速度的对称性、持续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在特定时间内达到特定速度等因素。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