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多样性与系统安全防御策略

67、解释如何利用冗余和多样性来增强系统抵御可能破坏或损坏系统资产的网络攻击的能力。

冗余和多样性可通过以下方式增强系统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1. 数据和软件冗余
    为每个系统在单独的计算机系统上维护数据和软件的副本,并尽可能避免使用共享磁盘。这样在遭受网络攻击后,能够支持系统的恢复和恢复正常运行。

  2. 多样化认证
    采用多阶段多样化认证来抵御密码攻击。除了传统的登录/密码认证外,还可以增加额外的认证步骤,要求用户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或他们移动设备生成的代码,提高系统对网络攻击的抵抗能力。

  3. 服务器资源冗余
    对关键服务器进行过度配置,使其具有比处理预期负载所需更强的性能。多余的容量意味着服务器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响应的情况下抵抗攻击。此外,如果其他服务器受损,这些多余的容量可用于在修复受损服务器时运行其软件,实现抵抗攻击和恢复系统的功能。

68、请提出信息系统中可能包含的三个防御层,以保护数据项不被未授权人员更改。

  1. Authentication(认证)
    系统用户必须证明他们有权限访问系统。例如常见的登录/密码认证方式,虽然普遍使用但安全性较弱。通过认证可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系统,减少未授权人员更改数据的可能性。

  2. Encryption(加密)
    将数据通过算法进行加扰,使未经授权的读取者无法访问信息。许多公司现在要求对笔记本电脑磁盘进行加密,如果电脑丢失或被盗,可降低信息机密性被破坏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防止未授权人员更改加密后的数据。

  3. Firewalls(防火墙)
    检查传入的网络数据包,然后根据一组组织规则接受或拒绝它们。防火墙可用于确保只有来自可信源的流量被允许从外部互联网进入本地组织网络,阻止外部未授权人员对系统内数据进行更改。

69、解释为什么流程缺乏灵活性会抑制社会技术系统抵御和从诸如网络攻击和软件故障等不利事件中恢复的能力。如果你有流程缺乏灵活性的经验,请结合你的经验举例说明。

流程缺乏灵活性会对社会技术系统抵御和从不利事件中恢复的能力产生抑制作用,主要原因如下:

1. 应对策略受限

在面对网络攻击或软件故障等不利事件时,缺乏灵活性的流程可能规定了固定的应对步骤和方法。然而,不同的不利事件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固定的流程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导致无法采取最有效的应对策略。

例如,当遭遇新型的网络攻击时,按照既定流程可能只能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而这些措施可能无法有效抵御新型攻击,从而使系统更容易受到损害。

2. 响应速度迟缓

不灵活的流程通常需要遵循严格的审批和执行程序,这会导致在应对不利事件时响应速度变慢。在网络攻击或软件故障发生时,时间非常关键,每延迟一秒都可能导致损失的扩大。

例如,当软件出现故障时,需要层层上报并等待上级批准才能进行修复,这期间系统可能会持续处于故障状态,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3. 创新和改进困难

缺乏灵活性的流程不利于创新和改进。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新的网络攻击手段和软件故障类型不断涌现,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应对方法。但固定的流程可能会限制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行动,使得系统难以适应新的挑战。

例如,员工可能有更好的应对网络攻击的想法,但由于流程的限制无法实施,导致系统的抵御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4. 资源调配不合理

不灵活的流程可能无法根据不利事件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源。在应对网络攻击或软件故障时,可能需要迅速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但固定的流程可能会按照既定的规则分配资源,而不考虑实际需求,导致资源浪费或不足。

例如,在软件故障发生时,可能会按照常规流程分配过多的人力资源进行修复,而忽略了对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个人经验

曾经在一家公司工作时,公司的软件开发流程非常僵化。在一次软件上线后出现了严重的故障,按照流程需要先提交故障报告,然后等待相关部门的审核和安排修复时间。

由于审核流程繁琐,导致修复工作延迟了很长时间,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修复过程中,由于流程规定只能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使得修复工作进展缓慢。

此外,员工提出了一些创新的修复思路,但由于不符合流程要求而无法实施,最终只能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修复,效果并不理想。

70、建议如何将弹性工程方法与系统中软件的敏捷开发过程结合使用。在对弹性很重要的系统中使用敏捷开发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弹性工程方法与敏捷开发过程结合使用的建议

  1. 早期规划与迭代融合 :在敏捷开发的规划阶段,将弹性需求纳入用户故事和迭代计划。例如,在每个迭代中设定一些与系统恢复和复原相关的任务,确保弹性设计逐步融入系统。

  2. 持续反馈与调整 :敏捷开发强调持续反馈,在每个迭代结束后,评估系统的弹性表现。如果发现系统在弹性方面存在不足,及时调整后续迭代的计划,增加或修改与弹性相关的功能。

  3. 团队协作与知识共享 :让参与弹性工程的人员与敏捷开发团队密切协作,分享弹性设计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开发团队在编写代码时能够更好地考虑系统的弹性需求,例如在架构设计和代码实现中采用更具弹性的模式。

  4. 测试与验证 :结合弹性工程方法中的恢复和复原设计,在敏捷开发的测试阶段增加对系统弹性的测试。例如,模拟各种故障场景,检查系统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进行恢复和复原。将测试结果反馈给开发团队,以便及时修复问题

【电能质量扰动】基于ML和DW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研究(Matlab实现)内容概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L)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并提供了Matlab实现方案。首先利用DWT对电能质量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有效捕捉电压暂降、暂升、中断、谐波、闪变等常见扰动的关键信息;随后结合机器学习分类器(如SVM、BP神经网络等)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分类,实现对不同类型扰动的自动识别准确区分。该方法充分发挥DWT在信号去噪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结合ML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提升了分类精度鲁棒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信号处理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扰动类型的自动识别;②作为高校或科研机构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案例或科研实验平台;③目标是提高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的准确性效率,为后续的电能治理设备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深入理解DWT的实现过程特征提取步骤,重点关注小波基选择、分解层数设定及特征向量构造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并尝试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分类效果,以全面掌握该方法的核心技术要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