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证券登记结算领域的应用框架与关键考量
1. 基本框架
1.1 传统框架
- T 日:证券交易
- 证券交易主要有两种类型:
- 交易所交易:通过集合竞价、连续竞价或做市商在证券交易所匿名进行。
- 场外交易(OTC):基于双边询价进行协商达成。
- 交易达成后,买卖双方确认交易并同意其条款。一般来说,基于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会自动生成双方确认的交易。一些交易,如融资融券交易,可由交易所、交易平台或其他机构根据参与者提交的数据进行确认。OTC 交易通常由交易双方双边确认。
- 证券交易主要有两种类型:
- T 或 T + 1 日:证券清算
- 证券清算可以是全额清算或净额清算。在多边净额模式下,中央对手方(CCP)介入买卖双方的交易。通过更新合约,CCP 充当“买方的卖方”和“卖方的买方”,为双方提供担保。
- 通过多边净额计算,CCP 计算各方的应付或应收净额,并及时通知结算参与者清算结果。参与者应根据清算结果,在结算日前确保证券账户和现金账户有足够的余额用于结算。
- T + n 日:证券结算
- 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通常包含证券结算系统(SSS)功能,可称为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在结算日,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据货银对付(DvP)原则处理证券和现金的交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