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以太网与PC控制
1. 以太网技术概述
以太网的物理层信号变体不断发展,以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最初的10 BASE 5以太网使用粗同轴电缆作为共享介质,后来同轴电缆被双绞线和光纤链路取代,并结合集线器或交换机使用。数据速率也从最初的10 Mbps定期提高到10 Gbps。在以太网局域网中,CSMA/CD机制是访问物理介质最广泛使用的方法。
以太网CSMA/CD标准有以下几种硬件变体:
| 标准名称 | 标准编号 | 数据速率 | 介质类型 | 最大传输距离 |
| — | — | — | — | — |
| 10 Base 2 | IEEE 802.3a, 1985 | 10 Mbps | 标准细同轴电缆 | 185 m |
| 10 Base T | IEEE 802.3i, 1990 | 10 Mbps | 双绞线(UTP)电缆 | 100 m |
| 100 Base F | IEEE 802.3j, 1993 | 100 Mbps | 光纤 | 220 m |
| 100 Base T | IEEE 802.3u, 1995 | 100 Mbps | UTP电缆 | 100 m |
| 1000 Base T | IEEE 802.3ab, 1999 | 1,000 Mbps | 千兆以太网,UTP电缆 | 100 m |
一般来说,“X Base Y”表示“X”是信号速率(单位为Mbps),“Y”是介质类型。“Base”表示信号是基带类型,即在时分复用(TDM)模式下,一次只允许一个设备传输。最广泛使用的标准和细以太网(10 Base 2)采用总线拓扑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任何节点的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