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网型逆变器资源的分析建模与电网形成控制
1. 20 - Hz振荡事件分析
在一个44 - kV配电网中的三个10 - MW太阳能光伏电站,出现了20 - Hz振荡事件。当清晨并联电容器投入并连接到变电站母线时,太阳能光伏母线的RMS电压和电流出现20 - Hz振荡。FFT分析表明,除了60 - Hz分量外,相电流中还有一个80 - Hz分量,其幅值为60 - Hz分量的75%。Hydro One观察到,清晨并联电容器切换时振荡严重,中午时振荡不严重,后来闭合联络断路器降低电网阻抗后,振荡问题得到解决。
为了分析该事件的机理,需要一个线性模型。由于关注的是80 Hz区域的静态框架动态,可忽略带宽较慢的外部控制,重点考虑电路EMT动态、内部电流控制和PLL。初步分析表明,电路存在一个80 - Hz的谐振模式,类似于串联LC谐振模式,会产生大电流振荡,且频域总阻抗在80 Hz处会有下降。由于电路中没有串联电容器,唯一的可能是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提供了一个等效电容器。
原逆变器控制假设完美前馈,将其视为纯电流源,这无法在80 - Hz区域提供等效电容器。因此,需要放松这个假设,在控制框图中加入一个小的数字控制延迟(100 μs到200 μs)。此时,太阳能光伏将表现为诺顿电路(电流源与阻抗ZPV并联)。
相关公式如下:
- 诺顿电路电流源与PCC母线电压关系推导:
- 终端电压表达式:
- (v = (v_{PCC} + PR(s)(i^ - i))T_d(s))
- (v = v_{PCC} + (R + sL)i)
- 其中(T_d(s))是延迟单元,可近似为(T_d(s) = e^{-\tau s}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5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