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分组密码与AES算法详解
1. 对称分组密码概述
在对称分组密码领域,存在一些特定的示例值,如 FEFEFEFE FEFEFEFE 、 E0E0E0E0 F1F1F1F1 、 1F1F1F1F 0E0E0E0E 。从DES密钥调度的设计中可以发现,攻击者若掌握任意一轮的密钥,就能恢复主密钥的48位,剩余的8位可通过暴力破解的方式找到。或者,若攻击者掌握另一轮的密钥,也能够恢复主密钥。
2. AES算法介绍
2.1 AES的起源
1997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了征集替代DES的加密算法的公告。2000年10月,Rijndael算法脱颖而出,其特定版本被确立为高级加密标准(AES)。Rijndael算法由比利时密码学家Joan Daemen和Vincent Rijmen发明,针对8位和32位处理器的软件效率进行了优化。
2.2 AES的参数规格
AES的块长度 n 固定为128位( n = 128 ),轮数 Nr 有10、12、14三种选择,对应的密钥长度分别为128位、192位和256位,相应的算法分别被命名为AES - 128、AES - 192和AES - 256。Rijndael算法的原始设计还支持其他密钥长度和块长度,具体规格如下表所示:
| 块长度 | 128 | 160 | 192 | 224 | 256 |
| — | — | — | — | — | — |
| 1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7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