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可互操作信任管理的信任模型组合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随着人们对在线交易和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计算信任已成为互联网的核心范式。各种信任管理系统和相关信任模型应运而生,但这些模型的异构性阻碍了信任知识在不同环境中的共享和利用。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定义信任元模型来实现异构信任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1. 背景与挑战
随着虚拟连接的日益普及,信任管理在开放分布式数字环境中变得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信任管理系统通常根据特定应用领域进行定制,采用不同的信任模型,导致难以在不同系统间利用已建立的信任关系。尽管一个系统中的信任关系不一定能直接转化为另一个系统中的类似关系,但这些知识仍然具有价值,尤其是在相关应用领域(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中。目前,很少有研究关注异构信任模型之间的互操作性,现有的工作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仅处理信任值层面的组合,未充分考虑信任模型的多样性。
2. 信任模型定义
任何信任模型基本上都可以由以下三个元素定义:
- 信任角色 :从信任管理的角度抽象利益相关者的代表性行为,类似于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 信任关系 :用于指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 信任评估 :定义如何计算利益相关者的可信度。
2.1 信任关系
根据建立信任关系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
- 直接信任 :表示一个主体(信任者)对另一个主体(被信任者)的信任断言,是一对一(1:1)的信任关系,代表信任者对被信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