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图聚类与多视图模型:算法解析与实验评估
在数据分类领域,聚类算法是处理多视图数据的典型选择。目前存在多种多视图聚类算法,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适用于特定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三种多视图聚类算法,包括同时对视图和特征加权的算法(SWVF)、协作特征加权多视图模糊 c - 均值聚类算法(CFMF)以及多视图模糊协同聚类算法(MVFCoC),并对它们进行详细的算法描述和实验评估。
1. 聚类有效性指标
在评估聚类算法的性能时,常用的聚类有效性指标如下表所示:
| 名称 | 表示 | 最佳情况 | 范围 |
| — | — | — | — |
| 准确率指标 | ACC | 高 | 0, 1 |
| 调整兰德指数 | AR | 高 | 0, 1 |
| 归一化互信息指数 | NMI | 高 | 0, 1 |
| 精确率指标 | Pre | 高 | 0, 1 |
| 召回率指标 | Rec | 高 | 0, 1 |
| F - 分数 | F - score | 高 | 0, 1 |
| 划分系数指标 | PC | 高 | 0, 1 |
| 戴维斯 - 布尔丁指数 | DB | 低 | – ∞, + ∞ |
2. 同时对视图和特征加权的算法(SWVF)
2.1 算法描述
在多特征数据中,不同特征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可以为每个特征编码不同的权重。同样,在多视图数据中,也可以为每个数据视图编码不同的权重。SWVF 算法旨在通过对特征和数据视图进行加权,发现多特征和多视图数据中的潜在知识。
其目标函数为:
[J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