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网络检测的最新技术
1. 僵尸网络简介
僵尸网络(Botnet),通常简称为“bot”,是由未知个人或组织通过恶意代码远程控制的计算机网络,这些恶意代码能执行预定的自动化机器功能。单个系统可能有单独的僵尸程序,它们由远程操作员控制,操作员可以利用这个网络执行各种功能,如宙斯(Zues)攻击、拒绝服务(DoS)攻击、瓦勒达克(Waledac)攻击、康弗利克(Conflickers)攻击、蝴蝶(Mariposa)攻击和点击欺诈等。僵尸网络不仅会给组织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损失,还会损害其声誉。
僵尸网络的发展历程漫长。早期基于mIRC客户端,可运行自定义脚本并访问用户数据报协议和传输控制协议套接字。如今,像收割者(Reaper)这样的僵尸网络发动的攻击影响了数百万个系统和组织,甚至波及到物联网(IoT)设备,如摄像头、服务器和网络附属存储等。这就需要更高级的安全措施来检测僵尸网络服务器的控制企图,并建立预防机制,以防止系统被入侵,从而影响商业组织。
2. 僵尸网络的发展历程
僵尸网络起源于互联网中继聊天(IRC)时代。早在1999年,受感染的机器会连接到IRC频道,恶意软件随之潜入系统。到2000年,基于mIRC客户端的全球威胁僵尸出现。2002年,新的僵尸程序如SDBot和Agobot出现,SDBot基于C++,其源代码的公开导致了僵尸变体的出现,Agobot则从后门顺序交付有效负载。2003年,间谍僵尸(Spybot)崛起,具备了新的功能,如键盘记录和数据挖掘,Rbot则处理SOCKS代理和信息窃取。由于大多数系统端口不开放IRC且防火墙增强,僵尸程序开始转向使用HTTP、ICMP和SSL端口协议以及点对点(P2P)网络,P2P网络因其难以定位、监控和关闭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