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漏洞、攻击与安全防护
1.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IoT)概念于1990年首次提出,它借助互联网将设备相互连接,实现物理世界与计算的交互。简单来说,“物理对象 + 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 + 互联网 = 物联网”。这里的物理对象包含微控制器、用于测量参数的传感器以及遵循通信协议传输数据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涵盖教育、医疗、国防、农业、天气预报、智能家居与自动化等多个方面。随着物联网市场的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业务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到2025年,互联网上的智能设备数量将超过800亿。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控制冰箱、智能电视、微波炉等家电,智能手表能监测血压、心率等健康参数。
然而,大量未受保护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给相关应用带来了潜在风险。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保障这些广泛应用的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这不仅关系到国家边境地区的安全,还可能影响医院中起搏器等医疗设备的可靠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物联网面临的威胁主要分为两类:针对物联网的威胁和来自物联网的威胁。
2. 物联网的主要攻击类型
2.1 攻击现状
F5实验室的威胁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物联网攻击数量激增280%。大量物联网设备因默认凭据和固件漏洞,可通过Telnet轻易访问和被黑客攻击。其中,83%的攻击来自西班牙,针对托管服务提供商Solo Gigabit。目前,物联网设备安全实施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但开放Web应用安全项目为制造商、开发者和消费者制定了一些安全指南。
2.2 典型攻击案例
- Mirai Botnet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