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中的原则、实践与治理
在微服务架构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各种因素,确保系统的可管理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这涉及到原则与实践的结合、必要标准的设定、代码治理、技术债务的处理、异常处理以及有效的治理机制等多个方面。
1. 原则与实践的结合
原则和实践的界定并非绝对,一个人眼中的原则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实践。例如,你可以将使用 HTTP/REST 视为一种原则而非实践,这并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要有能够指导系统演进的总体理念,并且要有足够的细节让人们知道如何实现这些理念。
对于小团队来说,将原则和实践结合起来可能是可行的。但对于大型组织,由于技术和工作实践可能存在差异,不同的团队可以有不同的实践,但都应映射到一组共同的原则上。比如,.NET 团队和 Java 团队可以有各自的实践,但原则可以是相同的。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不同团队实践与共同原则的关系:
| 团队 | 实践 | 共同原则 |
| ---- | ---- | ---- |
|.NET 团队 | 使用特定的 .NET 框架库进行开发 | 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 |
| Java 团队 | 使用 Java 相关的开源库进行开发 | 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 |
2. 现实世界的示例
有一个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目标、原则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例子中,实践会随着时间相对频繁地变化,而原则则相对稳定。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清晰的图表表示,并且可以打印在一张纸上进行分享,每个概念都简单到普通开发者能够记住。
3. 必要标准
在制定实践并考虑权衡时,一个核心平衡是确定系统中允许的可变性程度
微服务架构的原则、实践与治理要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