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SI 测试技术:趋势、方法与挑战
1. VLSI 技术趋势对测试的影响
1.1 晶体管密度与引脚数量的关系
在 VLSI 电路中,芯片上可放置的晶体管数量与芯片面积成正比。而输入/输出(I/O)引脚数量与芯片周长成正比,可近似表示为与 4d 成正比(d 为某一相关尺寸)。这一关系最早由 Rent 在 IBM 经验性地观察到,被称为 Rent 规则。随着特征尺寸的缩小,在相同芯片面积下,晶体管数量和引脚数量都会增加,但晶体管数量增加得更快。多层布线技术能让更多芯片面积用于放置晶体管,但引脚数量不会增加,因为引脚必须放置在芯片边界。这使得测试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测试程序需要通过相对较少的引脚来访问更多的设备(晶体管或门)和互连。测试复杂度的增加有时用一个比率来表示,数据显示,测试复杂度大约每五到六年就会翻倍。
1.2 特征缩放与功耗
CMOS 芯片的功率密度由公式决定,其中涉及单位面积的节点电容、电源电压和时钟频率。缩小器件特征尺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路速度和晶体管密度。当特征尺寸缩小为原来的 1/k 时,速度会提高 k 倍,晶体管密度会增加 k² 倍,节点电容会减小 1/k。为了保持电场不变,电源电压通常会按 1/k 的比例缩放,这被称为恒定电场(CE)缩放,能保持功率密度不变。但在更小的亚微米区域,CE 缩放并不实用,因为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不会随尺寸缩小。实际中,电源电压通常按 1/√k 的比例缩放,这会使功率密度增加 k 倍,对测试产生显著影响:
- 验证测试 :必须检查电源总线是否因过流而过载,否则可能导致芯片出现电压下降,甚至因金属迁移使芯片电源总线线路烧毁。
- 测试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