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权最短路径的增量地图匹配算法解析
1. 相关工作
地图匹配算法根据地图匹配中考虑的GPS采样点范围,可分为增量算法和全局算法:
- 增量算法 :基于当前GPS采样点的局部特征将GPS点匹配到地图。通常采用贪心策略,从已匹配点的结果扩展出最终的全局解。该算法运行速度快,在采样间隔短时能达到较高的匹配精度。但随着采样间隔增加,会出现“跳边”现象,匹配精度显著降低,且忽略相邻GPS点的相关性会使匹配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
- 全局算法 :匹配时考虑整个GPS轨迹,从道路网络中找到与轨迹最接近的匹配路径。许多全局地图匹配算法使用“弗雷歇距离”或其变体计算GPS轨迹与匹配路径的相似度。全局算法精度高,但时间复杂度也高,且大多忽略轨迹的时间或速度约束,易受采样间隔增加的影响。
而WSI - 匹配增量算法考虑了相邻GPS点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轨迹的时间/速度约束,能以较小的计算时间和空间成本获得较高的匹配精度。
2. WSI - 匹配算法
2.1 系统概述
WSI - 匹配算法的框架以GPS轨迹和道路网络为输入,其流程如下:
1. 对于每个GPS点,先在一定范围内找出当前点的候选路段,选择最佳路段作为匹配路段。
2. 由于GPS点是粗粒度的,相邻GPS点的匹配路段可能不直接相连,算法会预测并填充相邻匹配路段之间的缺失路径,得到对应相邻GPS点的子路径Pi。
3. 处理完所有GPS点后,将子路径P1, P2, …, Pn组合成路径P作为算法输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