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量子算法:从概率到实际应用
1. 概率算法与量子算法的对比
量子算法与经典概率算法有一些共同特征,我们可以将量子计算视为概率计算的一种推广。
1.1 简单概率计算示例
考虑一个简单的概率计算,作用于一个可以处于四种状态(标记为 0、1、2、3)之一的寄存器。初始时,寄存器处于状态 0。在计算的第一步后,寄存器以概率 (p_{0,j}) 处于状态 (j);在第二步,寄存器以概率 (q_{j,k}) 从状态 (j) 转移到状态 (k)。
若要计算在第二步后计算结束于状态 3 的总概率,需先确定每条可能结束于状态 3 的计算“路径”的概率,然后将这些路径的概率相加。总概率公式为:
[
\text{prob(最终结果为 3)} = \sum_{j} p_{0,j}q_{j,3}
]
另一种看待此计算的方式是,假设寄存器由两个量子比特组成,将标签 0、1、2、3 分别对应四个基态 (|00\rangle)、(|01\rangle)、(|10\rangle)、(|11\rangle)。将每个转移概率视为量子概率振幅的平方,即 (p_{0,j} = |\alpha_{0,j}|^2) 和 (q_{j,k} = |\beta_{j,k}|^2)。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在每一步后都进行状态测量的量子计算。
如果在计算的第一步后立即测量状态,得到结果 2 的概率为:
[
\text{prob(第一步后测量结果为 2)} = |\alpha_{0,2}|^2 = p_{0,2}
]
在第二步后测量得到结果 3 的总概率为:
[
\text{p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